本网消息 5月8日上午10点,应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和校级重点学科教育邀请,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中心汪高鑫教授在T2报告厅展开了以“主体思维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史学研究”为主题的学术讲座。师范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栋、院长胡邦岳和文学教研室主任朱克理博士,以及师范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讲座,讲座由师范学院副院长谢晨主持。

汪高鑫教授从 “历史研究的主体思维”、“史学研究的主体思维”和“古代史学的基本特征”三个部分展开讲座。在历史研究层面,他指出中国古学家研究历史的核心在于贯通时空、融合史家主体思考,以此形成对历史的独特见解;同时,他以孔子、袁弘、朱熹、范祖禹等及其著作为代表,阐述了道德观念对历史记载和历史评价的影响,并教授强调了“以史为鉴”在古代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。通过生动讲解、深入阐释,为师生们搭建了一座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桥梁。
在史学研究层面,汪高鑫教授梳理了史学理论体系的演进脉络,以“义理、辞章、考据”三结合总结了传统史学精髓,三者交融形成“文质兼美”的史学特质,在求真明道中践行致用,体现史学贯通学术与现实的智慧。他倡导同学们从政治史、四部学、多民族、中西比较等多元视角来研究史学史。
讲座最后,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踊跃提问,汪高鑫教授结合经典历史著作进行详细分析,认真解答,让师生们受益匪浅。本次讲座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史学的主体思维与理论脉络,为专业师生展示了研究历史的多元视角,同时也从历史维度为教育学科提供提供了建设新思路。(通讯员 林钰珑 江晨悦)
【主讲人简介】
汪高鑫,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、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《史学史研究》编辑部主任。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思想史、学术史与儒学史的研究。出版学术专著《中国史学思想史十五讲》《中国史学思想史教程》《中国史学思想史散论》《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》《中国经史关系史》《中国历史上的经史关系》《二十四史的求真与致用理念》《古代社会、思潮与史学》《易学与中国古代史民族史撰述研究》《传统史学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》《传统史学的学》《中国史学思想会通·秦汉史学思想卷》《中国史学思想会通经史关系论卷》《汉代的历史变易思想》《汉代神意史观研究》《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研究》《中国经史关系通史·先秦两汉卷》合著)《中国经史关系通史·宋元明卷》(合著)等近30部,主编4卷本《中国经史关系通史》,发表学术论文200篇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规划项目等近20项。科研成果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、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、中华优秀出版物(图书)奖、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各种奖项10余项。